肉到极致:玉蒲团三维真人版电影将上映-上海与世界|黄菊与上海建设中国式全球城市
上海2017-2035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是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提出这样的理念可以溯源到1990年代由时任市长后任市委书记的黄菊(1938-2008)发起的上海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研究。1980年代三个教授型领导汪道涵、江泽民、朱镕基为上海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90年代上海开始凤凰涅槃,黄菊接过接力棒,战略创新加奋力苦干,促进了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关键跃迁,在三个方面留下了历史印记:
一是发展战略——上海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即全球城市。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上海要后来居上”,中共十四大提出上海要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基于这个背景,黄菊启动了《1996-2010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这个研究集中了几十所高校研究机构、几百个研究人员的激情和智慧,完成后举行高层级的国际研讨会,研究成果与国际研讨会的讨论以《迈向21世纪的上海》为题于1995年正式出版。这项研究的重要贡献,是在研究有关世界经济长波和国际经济中心转移最新理论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这里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就是指当时在国际上兴起不久、现在成为热门话题的全球城市概念,包含有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等多种功能。研究成果,一方面提出上海的发展定位应该对准世界标杆,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做比较,另一方面强调上海在向先进服务业转型的同时要坚持发展高端制造业,走中国式全球城市的发展道路。研究成果对上海后来发展有持续的重要影响,一直到研制上海2017-2035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过去30年,这份研究报告一直是我研究上海城市发生发展、为政府建言献策的重要参考,放在案头伸手可得的地方,需要的时候就会翻开来看。

《迈向21世纪的上海》书封。图源:网络
二是空间框架——建设由申字形骨架组成的内环中心城和外环绿带环绕的上海主城区。1990年代既是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的奠定时期,也是承载全球发展功能的上海主城区的空间构型时期。黄菊主导在空间上做了两件大事情。第一件是建设由申字形高架形成的内环中心城。申字形高架路由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内环线高架组成,延安路与南北高架组成的十字高架路是上海区别于国内外许多一线城市的独特之处,对上海建设交通快捷的国际大都市有重要意义。其中,成都路高架建设是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次跨世纪的城市大动迁,称得上是一条从上海建成区“房堆”和“人堆”中杀出来的一条“血路”,涉及到旧城区至少10万人,成都路高架建成后黄菊题字向动迁居民颁发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纪念章。

2020年8月1日,上海,内环共和新路立交桥。视觉中国 资料图
第二件是在外环线外围建设环城绿带,确定上海主城区的发展范围。上海外环线的范围在1990年代初由朱镕基市长确定框架,1995年黄菊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建设近100公里长、500米宽的环城绿带。一方面可以控制城市建成空间摊大饼式往外扩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上海城市绿色空间的严重短缺。从那以来到今年满30年,外环绿带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环上海主城区的环城生态公园带,成为上海与伦敦、纽约、东京有不同风格的中国式大都市的绿色空间。

2024年4月25日,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的又一座“环上公园”----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一期】近日正式开园。视觉中国 图
三是深水港城——建设洋山深水港与南汇新城,发展上海大都市独特的双核结构。1995年在黄菊主导下上海开始研究在洋山开发新的深水港。有一次黄菊从洋山岛考察回来,说在上海任职退休前最希望看到的重大项目就是深水港能够建设成功。黄菊强调洋山港建设必须超越黄浦江口和长江口,水深要到-15米,能够全天候接卸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基于洋山港行政权属浙江的问题,黄菊提出 了“权属不变,利益共享”的设想。2005年洋山港建成起用,到今年正好20年,上海已经一举发展成为世界前列的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与南汇新城港城融合,目标是建设长江口的世界级海洋城市,能级相当于新加坡,与上海主城区互相补充,形成上海不同于传统全球城市的独特的双核空间结构。

洋山港 视觉中国 资料图
黄菊是改革开放后在上海任期最长的主要领导之一,我曾经多次参加他主持的专家研讨会。最后一次,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黄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离开上海赴京任职前,他在兴国宾馆一号楼召集少量专家调研了解对全国发展包括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看法,我有幸参加。2010年我作为专家到中南海讲解从上海世博会看世界发展新趋势新理念,见到了上海去中央工作的一些领导,可惜黄菊已经于2008年去世。现在写黄菊与上海的短文,我脑子里浮现的画面是,当年听他讲话,特别强调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发展一定要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一定要有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
(作者诸大建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