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在线观看官网:吻香社区-白玉兰奖征片综述丨国产剧集创作的此消彼长
编者按:第30届上海电视节征片自去年12月上旬开启,至今年3月31日结束,征集到作品近千部。每届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奖评选荟萃前一年四月份起,到当年一季度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力作,折射行业风貌。近期我们邀请业内人士,对中国剧、海外剧、纪录片、动画片、综艺五大类别,在本周期内的创作风貌进行各自梳理,期待五月入围名单公布。
本文作者:资深剧评人、《影视独舌》创办人李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行业观察)
2025年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的报名时间已经截止。回望从2024年4月1日到2025年3月31日期间首播的作品,琳琅满目,此消彼长。
01
这一评奖周期内作品最多,吸纳观众也最多的仍然是古装剧。历史正剧已成稀罕物,古装剧承载着人们认识过往和浪漫抒情的重任。
古装剧包罗万象,这里出于讨论问题的方便,简单把它分为男频剧和女频剧。男频剧重认识过往,女频剧重浪漫抒情。
先看男频剧。过去一年到达率最高、商业招商最成功的剧目是《庆余年 第二季》。它是2024年云合数剧唯一集均播放量破亿的剧目。也是视频网站贴片广告总时长最长的剧目。在出圈难、招商更难的今天,《庆余年 第二季》以传奇般的表现,极大提振了长剧集行业的信心。
同时,它还是少见的基本维持了前作口碑的续集,为第三季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它是架空传奇剧中少见的做出了历史正剧厚重感的作品,这一点尤其使历史剧爱好者感到欣慰。

男频剧
《大奉打更人》的播出是天崩开局,但还是凭借IP的强大号召力和不错的后劲挽回了不少观众,取得了不错的KPI。
《天行健》是介于历史表达和武侠传奇之间的杂糅,豆瓣评分8.8,可能被错过但没有被低估,未来仍有被反复提及和观看的空间。
再看女频剧。从产量上说,古装剧约等于女频剧,女频剧约等于古偶剧。
这一周期中最爆的两个古偶剧是《永夜星河》和《九重紫》。两部剧都是穿书题材,逆天改命。前者偏于喜感,后者偏于悲情。

《永夜星河》和《九重紫》
因为微短剧把穿越元素用到了司空见惯的地步,长剧集对穿越梗的使用也松绑了。穿越能瞬间营造反差,能让主人公未卜先知,冲突和爽感一下子都齐了。实际上,《庆余年》系列也是用的这个设定。让主人公们尽情穿越吧,天塌不下来。
90大花主演的古偶剧有《长相思2》和《国色芳华》,任务完成,有惊无险。本就与《长相思》是一部剧,生生等了一年再播的《长相思2》,口碑上是吃亏的。《国色芳华》女主人公独立、清醒、正义、强大,处处都正确,也就少了些讨论的余地。

《国色芳华》《长相思2》
《似锦》女主重生查疑,《掌心》女主组团复仇,古装剧中的女子还是要承受太多委屈,然后抒发不平之气,铲除人间奸佞。

《似锦》和《掌心》
在古装剧赛道上,现实主义是不多见的,更多是“按需分配”,以便于观众代入,制造爽感。
少量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剧目,也是既严肃又活泼,像《庆余年 第二季》和《天行健》。因为历史正剧不可得,它们可以视为历史正剧的代餐,聊补无米之炊。
02
这一周期内,一个此消彼长的苗头显现了。都市情感剧走弱,都市职场剧走强。
当代都市情感剧曾经长期占据电视黄金档和视频网站首屏首页,以至于它几乎就是电视剧的代名词。
但随着中产生活在现实中越来越难以成为示范,也随着都市人情感困顿和情绪焦虑在现实中难以纾解,都市剧干预现实的两个功能都失去了。
而现有的都市剧仍然停留在金钱压迫和渣男作孽的既有套路中,越来越审美疲劳。
《凡人歌》沿着物质压迫精神的既定路线做到了极致,并且也注意了男女视角的均衡,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好团圆》《承欢记》着眼于复杂的家庭关系、代际关系和男女关系,一团乱麻同样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只是就创作而言,这些传统路线的尽头,是没有出路的。

《凡人歌》《好团圆》《承欢记》
《玫瑰的故事》,一女对多男,观照了不同的人生主张和况味。《我的后半生》,一男对多女,观照了人生后半程的“奇葩、奇葩,处处哀”。这两部剧凭着集邮式的人物关系,洞照了更多的风景和征程。阅尽人间春色,还是反求诸己,这应和了当下都市人的心境。
《180天重启计划》是一部必须提及的都市情感剧。生活就是无穷无尽的小心思,才华就是把小心思转化成礼花绽放出来。这部剧中的情感互动,突破了粗线条的大开大合,呈现出丰富细腻的质地。可惜的是,很多味蕾宁要细糠,不要珍馐。

《我的后半生》《玫瑰的故事》《180天重启计划》
反倒是年代怀旧剧容易获取更多的共情。《北上》中的邻里关系让人羡慕,《六姊妹》中的姐妹情深让人回味,《小巷人家》中两对夫妻的相处,让人百感交集。因为是你走过的路,吃过的苦,打过的仗,庆过的功,这样的菜式常吃常香,这样的剧目常演常新。

《北上》《小巷人家》《六姊妹》
当代都市情感剧的巅峰期已经过去了。年代怀旧剧虽然仍不时出现共情之作,但也基本上是旧梦重温,创作上缺乏新意。但都市职场剧/行业剧却大有可为,专业交锋+人际矛盾,可演变出万千气象。
《城中之城》中的赵辉,以其越挣扎越沉沦的人性灰度而进入了电视剧经典人物画廊。银行业的揭秘是观众想看的,好人被腐蚀是令人叹息的,虽然处处有分寸尤其是结尾收力了,这部硬核职场剧仍然是2024年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前途无量》同样是银行业的故事,同样是巨万资金打底的搏杀游戏。后半部分的剧情略有失控,但仍然照见了欲望驱动下不安的灵魂,铤而走险难逃审判,正道直行也未必胜天。

《城中之城》和《前途无量》
《蔷薇风暴》写了媒体迭代中的金融博弈,《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写了女性视角下的律师故事,《赤热》写了半导体科创领域的商战风云,《真心英雄》写了公检法司国安五大政法部门的英模,《海天雄鹰》写了舰载机试飞英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评奖周期压哨播出的两部医疗剧:《仁心俱乐部》和《以美之名》。两部剧同样是认真搞专业,兼及谈感情。
《仁心俱乐部》是女A男O,《以美之名》是双女主双A。可见,女性主导是当下剧集流行的叙事模式。

《仁心俱乐部》和《以美之名》
职场剧/行业剧以双轮驱动代替了都市情感剧的单轮驱动,注定更有发展空间。都市情感剧中惯有的矮化男性的笔法,也在职场剧/行业剧中得到弱化,这同样是扩大观众基数的一步棋。
职场剧肯定比情感剧难写,但观众正在用脚投票倒逼长剧集干更有难度的事,出更有料的作品,这个台阶非迈上去不可。
03
在白玉兰奖这一评奖周期内,悬疑剧的创作不可忽视。
三大视频网站的主战场之一就是悬疑剧场的较量。爱奇艺的迷雾剧场正常上新,腾讯视频X剧场有片上、无片休,优酷白夜剧场是这一年中最活跃、成绩也最卓著的一家。
悬疑剧往往和刑侦剧同行,刑侦悬疑剧花开两朵。一种是《我是刑警》这样篇幅长、分量重、写实风格的传统剧目,另一种则是视频网站兴起之后发展起来的中短篇网络悬疑剧。
在传统赛道上,《我是刑警》《黄雀》《驻站》是这一年的代表作。《我是刑警》既是一幅集齐了东西南北中的全境刑侦图,也是纵向回溯30年的办案变迁史。这部剧有着黄钟大吕的史诗气质,塑造了英勇无畏的刑警秦川等人的群像,堪称纪实风格刑侦剧的压舱石。
《黄雀》更偏于传奇和炫技,窃贼分层分级,智商和暴力同在。为了安全生产而故意隐去了真实地名和事件,折损了一些写实感,但接连不断的案情奇观仍然让人感到满足。
《驻站》有刑侦成分,也有职场元素。它写出了基层驻站警的孤勇和强大,也写出了乡村中复杂的族群和人际关系。

《我是刑警》《驻站》《黄雀》
在新兴赛道上,作品就数不胜数了。悬疑剧是过去十年中网络剧领域成果最丰硕的题材类型,这一年仍然如此。《边水往事》《新生》《棋士》是最有代表的三部。

《边水往事》《新生》《棋士》
《边水往事》以实写虚,以虚见实。它创造了一个“你没见过但并不觉得虚假的世界”,主人公在其中游历、冒险,穿过枪林弹雨,终于回归祖国。整个过程每每出人意料,让人心惊肉跳。逃出生天后,一定会觉得活着真好、秩序真美、平安真可贵。
《新生》玩的是叙事诡计。电影里的罗生门叙事屡见不鲜,但剧集通篇从不同视角讲述、补充、印证信息,之前罕有先例。因为篇幅一长,便容易知后忘前,丢失戏剧张力。但这部剧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保持了反转的质量和牵引的动力,只在最后时刻稍稍有些草率,已属不易。
《棋士》肯定受到了《绝命毒师》的启发,本土化再造也相当成功。一个普通人被命运播弄而黑化,开头、结尾可得高分,中段略显疏松、拖沓。
除此以外,《风中的火焰》和《沙尘暴》几乎是同题竞争,写了西北小镇因矿产资源耗尽而衰败,镇上人或留守、或逃离、或挣扎的故事。
《雪迷宫》则行走在东北警察破旧案的主干道上,南北文化差异也是表现的重点。
《漂白》写的是真实世界里最恶劣的案件之一,逼真感带来了高热度和不小的争议。这部剧的影像尺度并不越界,是公众对恶魔们天然的义愤和近年来创作上的保守主义引发了大面积的不安。

《雪迷宫》
《错位》翻拍自古早的日本小说,语境的转化不够丝滑。《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的失子话题过于沉重,影响了到达率。《微暗之火》的真诚触动人心,文艺腔又有些推走观众...

《微暗之火》
《猎罪图鉴2》和《白夜破晓》都是续作,前者基本接住了观众的期待,后者则有些高开低走。

《猎罪图鉴2》
以悬疑为钩子的类型剧,除了刑侦剧还有谍战剧。谍战剧曾经是中国电视剧的最强类型之一,现在是高峰过后的平台期。
《孤舟》是中共与日伪顽强展开的谍战,《哈尔滨一九四四》是日本败局已定之际汉奸们的众生相,《宿敌》则是这两年日渐起势的当代反谍剧。
这些剧保持了基本的类型特点和品相水准,但也有各自的软肋。想要继承谍战剧“五大件”的优良传统,创作者还需要加倍努力。
04
最后说说主旋律剧。这一题材每年都是获奖大户,预计今年也不例外。
首先要说的是书写张桂梅老师事迹的《山花烂漫时》。原型人物令人景仰,剧集风格朴素自然,以创业剧手法写学校筹建,确保了戏剧张力。
收视率奇高的是战争剧《上甘岭》,它以3.315%的收视率夺得CVB年榜冠军。就在视频网站通过大数据指导逐渐把观众窄化时,沉默的中老年男性观众通过遥控器显示了他们的存在。

《山花烂漫时》《上甘岭》
边疆民族题材的剧目,《日光之城》是藏地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风景画,《大海道》是汉族和维吾尔族青年追逐拉力赛梦想的故事,《我的阿勒泰》是汉族少女在北疆生活、恋爱的散文诗。尤其是《我的阿勒泰》,回返了中国电视剧非戏剧化叙事的支流,别具一格。

《日光之城》《我的阿勒泰》《大海道》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有《天下同心》和《西北岁月》。前者写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召开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建新中国的故事。《西北岁月》写了习仲勋曲折、辉煌的革命生涯:从星星之火到燎原西北,从保卫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到摧枯拉朽地推翻蒋家王朝。
过去一年的剧集产业,遇到了微短剧崛起的强势挑战。虽然长剧集和微短剧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观众的数量和看剧的时间是有限的,二者不可避免有一定的竞争关系。观众有着“喜新厌旧”的心态,新兴的艺术形式也会自带红利,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长剧集带来了困难。
可以说,这一评奖周期不是剧集创作的大年。剧集产业内生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古偶剧和都市剧的审美厌倦,悬疑剧和职场剧的表达困境,仍然没有找到解决的抓手。长剧集因微短剧对照而现形的问题,比如叙事效率低、注水剧情多,更加一目了然。
还有就是,舆情的干涉给创作带来了全方位的副作用。舆情发作,自会引来一番手忙脚乱和“引以为戒”。舆情不发作,也会因为害怕舆情而过分求稳,自废武功。
按集论价,曾导致剧集生产“为了长而长”。微短剧兵临城下,剧集又出现了“为了短而短”的倾向。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长剧集应对微短剧挑战的唯一出路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在差异化中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