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193龙物视频:性做爰片免费视频在-微信下场做抽奖,腾讯挖起自己的流量
刚在春节用蓝包完成一场电商奇袭的腾讯,又搞起大动作。
自 2024 年 12 月灰度测试以来,微信蓝包凭借其 " 社交送礼 " 的便捷性迅速崛起。先是靠着送礼物这个独特功能抢夺互联网的流量与关注,随后快速进入用户的聊天页面,成为和红包一样占据 C 位的聊天框角色。2 月 5 日,微信派发布数据显示多个书籍品类送礼订单量环比增长 10000% 以上,无数人开始试着用微信 " 购物送礼 "。

2014 年,马云曾用 " 珍珠港偷袭 " 来形容微信红包在那一年春节的动作,十年后,腾讯用微信蓝包完成了一场对电商平台的奇袭,然而,蓝包的野心不止于此。
4 月 27 日,微信公开课再次发布文章,正式宣传起微信蓝包添加的抽奖功能。
如果说微信蓝包的出现,是用 " 送礼 " 将微信小店和微信社交做结合,那微信蓝包抽奖功能,则更像是将微信小店和微信内容生态做结合,将微信公众号的流量导给微信小店,为微信小店增加了一个公域流量入口,试图以更低门槛激活公众号的流量价值,触达这一批颇具消费潜力的用户。
但看似流量狂欢的另一面,则是电商平台对同类玩法的集体沉默——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始终未推出独立且常态化的抽奖功能,仅是将抽奖作为大促或是日常活动中的一个小角色,承担着营销功能。
试图走出一条独特社交电商之路的微信,能靠着不同的打法,盘活微信 13.82 亿月活背后的电商潜能吗?
公众号 " 送礼 ",撬动高净值人群
背靠 13.82 亿月活跃用户的微信,又在自己的电商棋盘上落下重要一子。
4 月 27 日,微信公开课发布文章,宣布微信蓝包开发了一个新的应用场景,即将微信蓝包的抽奖功能和微信公众号结合。
在微信公众号抽奖,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当时的抽奖,基本需要借助抽奖小程序或者其他平台,抽奖活动完成后,还需要人工统计中奖者的信息、再由公众号运营者寄出礼物。
相比之下,这次微信蓝包的抽奖功能,实现了线上抽奖到线下履约的闭环,奖品也由微信小店的运营商家寄出,对于公众号运营者来说,直接省去了一大半人力成本。
不过,和其他平台由内容创作者发起的抽奖流程不同,微信蓝包的抽奖,需要从微信小店端发起。

商家需要先在开通送礼功能的小店后台选择目标公众号,并设置抽奖商品,公众号作者才可以在文章中插入对应抽奖活动。一个小店可以和多个公众号创建多个抽奖活动,目前并没有数量上的限制。
用户点击文章后抽奖的微信蓝包,就能参与抽奖活动,想要了解自己有没有中奖,则可以通过查看文章内微信蓝包卡片或通过微信服务通知提示了解,只要在中奖后的 24 小时内填写收货地址,就能完成领奖。
将抽奖功能和微信小店公众号的结合,为微信小店提供了一个颇具诱惑力的公域流量入口,也进一步完善了微信社交电商的流量在平台内流转。
一方面,是让早已经营微信公众号的品牌、商家将自己的公众号流量引入微信小店,另一方面,微信小店可以和多个公众号合作多个抽奖活动,给自己增加一个稳定的公域流量入口,吸引更多高净值的潜在消费人群。
顶着 "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 口号的公众号,最开始的定位,其实是微信内的第二个 " 淘宝 ",早期注册需要提供企业营业执照,这一规定直到 2013 年 8 月才改变,当时的微信将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开始面向组织和个人开放注册。

此后,微信公众号成了商家和自媒体的重要活动阵地,也成了微信最为重要的公域阵地。商家用公众号进行宣传、服务和传播,建设着自己的品牌和私域;自媒体则用内容撬动流量,再将流量变为可观的商业价值。
在此基础上,微信公众号也培养出了一批稳定、高净值用户。
增长黑盒发布的《2024 微信内容种草趋势洞察》显示,微信公众号用户使用的时长在各个内容平台中较为稳定,有 55.1% 的用户使用时长和一年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同时,过去一年微信公众号的新用户,和使用公众号时长增长的老用户,堪称是各个平台 " 求也求不来 " 的高净值用户,数据显示,这部分用户多来自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月收入在 15000 元以上,有着本科及以上学历。
这一人群画像,恰好弥补了微信视频号略显下沉的人群画像。《2024 微信内容种草趋势洞察》显示,微信视频号的新用户和使用时长增加的老用户,多来自三线及四线以下城市。

商家通过和众多公众号合作,以 " 抽奖 " 形式触达潜在用户,即降低了广告投放成本,后续用户查看中奖结果,又可以提升复访率,堪称 " 花小钱办大事 "。
但流量,并不等于成交量。
微信蓝包尚不能设置参与门槛,商家或者公众号不能要求用户完成消费、分享或关注动作,此前限制类目和限制单价超过 1 万元商品的微信蓝包,也注定无法让全品类商家参与,间接让高端品牌放弃该场景,也让商家不能通过高客单价的奖品吸引流量。
抽奖,就像在广场撒钱,人群会聚集,但不会进店购物,大多数用户的动作,也只停留在点击参与抽奖阶段,而 " 参与—领奖 " 的浅层闭环,也不能将微信的内容流量直接转化成交易流量。
公众号和蓝包,能成为微信电商的新增量吗
" 微信之父 " 张小龙,曾提出微信 " 原子化基础组件 " 的概念。
在他看来,将微信功能模块拆解为一个个最小化可复用的组件,每个组件只要满足一个功能,但不同的组件相互组合后,就能实现一个复杂的功能,就像搭积木一样。
公众号、视频号,是一个原子化组件,微信蓝包,也是一个原子化组件。曾经的公众号和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组合,让私域运营成了可能,后来的视频号和公众号、朋友圈等组合,又实现了微信建立短视频内容生态的可能。
如今,用微信蓝包实现微信小店和公众号组合,微信的目标,显然是瞄准了做电商,想要将微信内的流量进一步打通,实现微信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但微信蓝包的抽奖功能,和一般电商平台的抽奖功能,显然有几分不同。
" 猫狗拼 " 和抖音,都有着抽奖活动。
天猫 U 先内有着 0 元免费申领的抽奖活动,京东试用中同样有着 0.01 元免费申领的抽奖活动,拼多多的抽奖活动则多是 " 砍一刀 " 提现,抖音的抽奖活动则是各个带货直播间的福袋等 ……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电商平台的抽奖活动,并没有单独出现,很多时候也没有常态化,而是作为日常营销活动中的补足部分。
原因多在于,抽奖这一活动,本就有着特殊性。
天猫、京东的抽奖活动,和试用绑定,有些还有 " 入会 "" 新人 "" 试用报告 " 等要求,其目的是为商家拉来私域流量,或者为商家吸引第一波新品消费者,给未来可能的成交和转化做基础;拼多多的抽奖活动,是为了拉新,吸引更多潜在的消费者;抖音的抽奖活动,则是为带货直播间吸引流量和互动,促使用户停留在直播间,获得潜在的成交可能。

天猫和京东上的 " 抽奖 " 活动
进入电商平台的消费,本就抱着 " 交易 " 的目的,但对于微信公众号这个内容属性更强的平台而言,用户并没有 " 交易 " 目的,此前公众号使用抽奖功能,也多是为文章引流、增加互动或者给账号涨粉。
社交和内容平台上的抽奖活动,目的就是流量,而电商平台的本质目的,是 GMV,每一分流量都需要为最后的 GMV 和转化率负责。
对于并没有消费心智的微信公众号而言,目前的蓝包抽奖,更多的可能就是为公众号维系社交活跃度,并不能将这波流量转化为后续的成交可能——公众号擅长制造流量浪花,却还没有构建起用浪花 " 发电 " 的大坝。
想让微信蓝包和微信公众号两个原子化组件完美搭配,成为推动微信电商发展的新势能,或许还需要补足抽奖后的转化链路,如嵌入会员体系,要求关注微信小店,避免流量竹篮打水。
不过,一步步摸索自己独特电商模式、已经搭建电商基建从 0 到 1 的微信,或许也并不急着马上赶上 "10" ——毕竟,在腾讯 2024 年年会上,马化腾就表示,微信要用 5 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去做电商的生态连接器。
当用户心智暂时还停留在 " 互动 " 而非 " 交易 ",微信蓝包抽奖的价值,目前还只有轻量化营销,但原子化组件功能的持续创新,或许也会让蓝包成为公众号和微信小店的又一个连接器,为微信的社交电商带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