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料门-今日黑料-最新2024:FREE性满足VIDEOSHD-看展览|百达摄影奖“人”主题展览:看见不常被看见的人群
2025年1月16日,第十届百达摄影奖“人”主题展览在上海 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开幕,呈献了12位入围摄影师的作品。百达摄影奖由瑞士百达集团(Pictet)成立于2008年,奖项长期致力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旨在透过摄影的力量,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该奖每届主题各不相同,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特定方面。此前九届的主题分别为:水、土地、增长、权力、消费、混乱、空间、希望和火。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5/127.jpg)
第十届百达摄影奖“人”主题展览展览现场。图片由 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 提供
2023年9月,奖项宣布印度摄影师高里·吉尔(Gauri Gill)获得第十届百达摄影奖,她的作品《沙漠笔记》(Notes from the Desert)被置于展厅中央的墙上。从1999年至今的二十多年里,吉尔拍摄了印度拉贾斯坦邦偏远沙漠地区当地人的喜悦、痛苦和温情,在沙尘暴、洪水、冬天冰冷的沙丘中面对生老病死,他们在严酷和贫困的环境中生存、生活。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7/422.jpg)
《沙漠笔记》系列之一,高里·吉尔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7/421.jpeg)
《沙漠笔记》系列之一,高里·吉尔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7/424.jpeg)
《沙漠笔记》系列之一,高里·吉尔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5/130.jpg)
第十届百达摄影奖“人”主题展览展览现场,高里·吉尔作品。图片由 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 提供
除吉尔之外,其他11位摄影家各自用摄影关注了特定地区的特定主题。拉格纳·阿克塞尔森致力于描绘世界边缘地区原住民生活、地貌和环境的巨大变化。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8/346.jpeg)
《世界正在融化之处》系列之一。拉格纳·阿克塞尔森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8/347.jpeg)
《世界正在融化之处》系列之一。拉格纳·阿克塞尔森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8/348.jpeg)
《世界正在融化之处》系列之一。拉格纳·阿克塞尔森 作品
亚历山德罗·辛克关注安第斯山脉原住民的生活和正在消失的家园。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9/242.jpg)
《无题》系列之一。亚历山德罗·辛克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9/241.jpg)
《无题》系列之一。亚历山德罗·辛克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9/240.jpg)
《无题》系列之一。亚历山德罗·辛克 作品
弗雷德里科·里奥斯·埃斯科巴尔拍摄了南美儿童痛苦的现实,他们的父母不得不选择冒险的移民旅程,穿越哥伦比亚与巴拿马边境的危险丛林区域——达连隘口。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9/624.jpg)
《绝望的希望之路》系列之一。弗雷德里科·里奥斯·埃斯科巴尔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9/623.jpg)
《绝望的希望之路》系列之一。弗雷德里科·里奥斯·埃斯科巴尔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09/625.jpg)
《绝望的希望之路》系列之一。弗雷德里科·里奥斯·埃斯科巴尔 作品
米哈伊尔·卢茨克记录了曾经辉煌的采矿业在波兰上西里西亚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0/37.jpg)
《采掘》系列之一。米哈伊尔·卢茨克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0/36.jpg)
《采掘》系列之一。米哈伊尔·卢茨克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0/38.jpg)
《采掘》系列之一。米哈伊尔·卢茨克 作品
格拉·阿特莫娃的视觉日记以深刻的个人经历为开端,深入探讨生命的内在价值以及在悲剧面前对正常生活的执着追求。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0/182.jpg)
《无题》系列之一。格拉·阿特莫娃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0/181.jpg)
《无题》系列之一。格拉·阿特莫娃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0/180.jpg)
《无题》系列之一。格拉·阿特莫娃 作品
瓦桑塔·约甘南塞的作品描绘卡特里娜飓风后,美国新奥尔良儿童的梦想和绝望。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0/461.jpg)
《神秘的街道》系列之一。瓦桑塔·约甘南塞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0/458.jpg)
《神秘的街道》系列之一。瓦桑塔·约甘南塞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0/460.jpg)
《神秘的街道》系列之一。瓦桑塔·约甘南塞 作品
瓦妮莎·温希普精心拍摄土耳其边境地区女学生的肖像。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0/912.jpg)
《甜蜜:东阿纳托利边陲的女学生》系列之一。瓦妮莎·温希普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0/911.jpg)
《甜蜜:东阿纳托利边陲的女学生》系列之一。瓦妮莎·温希普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0/910.jpg)
《甜蜜:东阿纳托利边陲的女学生》系列之一。瓦妮莎·温希普 作品
霍达·阿夫沙尔的作品以伊朗霍尔木兹岛、盖什姆岛和亨加姆岛等奇特而超凡脱俗的岛屿为背景,记录关于风的历史。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1/263.jpg)
《风之语》系列之一。霍达·阿夫沙尔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1/265.jpg)
《风之语》系列之一。霍达·阿夫沙尔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1/266.jpg)
《风之语》系列之一。霍达·阿夫沙尔 作品
雅耶尔・马丁尼兹的照片拍摄于墨西哥格雷罗州某些家庭成员的失踪后,他们都是日常暴力事件的受害者。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2/71.jpg)
展览现场,雅耶尔・马丁尼兹 作品。图片由 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 提供
理查德·雷纳尔迪和希安·戴维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将花园作为希望和重新连接人心的地方,这里既是人类心灵的隐喻,也是和谐的潜在源泉。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2/489.jpg)
《不安的和谐》系列之一。理查德·雷纳尔迪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2/481.jpg)
《花园》系列之一。希安·戴维 作品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337/712/656.jpg)
展览现场,理查德·雷纳尔迪(右)和希安·戴维作品。图片由 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 提供
从百达摄影奖过往的历史看来,记者看到,相比前几届入围作品在摄影方法和审美上的侧重,本届百达摄影奖呈现的面貌更多以“现实问题”为重,关注更具象的议题,系列着力于用摄影形成叙事。12位摄影师和艺术家的作品引领观众深入到当今世界的各个角落,看到那些不常被看见的地区和人群、看见他们的困境和在困境中显现的人性。
继“希望”主题之后,本届“人”主题是百达摄影奖第二次在上海展出。“我们很高兴再次将百达摄影奖带到上海,体现奖项致力于向全球观众分享当代顶尖摄影创作的承诺。入围摄影师的作品深入反思人类作为地球守护者的责任,揭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百达摄影奖执行总监伊莎贝尔·冯·里宾特洛甫(Isabelle von Ribbentrop)表示。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5年1月17日—3月9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光复路 127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3F展厅D